成功訂閱長榮航空電子報
回首頁
Email格式錯誤
關閉
earth

管理制度與目標
長榮航空設有「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負責審議公司職安衛年度工作計劃及協調、督導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決策之執行,委員會之委員計24名,含主任委員1名、執行秘書1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1名、職業安全衛生相關工程監督人員1名、醫護人員1名、部門主管11名、勞工代表8名;每三個月一次委員會會議審議職業安全衛生政策、訓練計畫執行、員工健康管理、職災分析、安全衛生管理績效等及相關建議,後交由相關部門研議執行,並由「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室」監督及追蹤執行狀況,定期向委員會呈報執行狀況。

目標:法規遵守,零違規 員工安全,零事故 環境衛生,零風險

長榮航空職業安全衛生政策經董事會核准,訂定長榮航空職業安全衛生目標以零違規、零事故及零風險為標的,透過國家規範「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TOSHMS)」及國際標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 45001)」的建置,有效降低作業環境的危害及風險,並強化全體員工參與、職業災害預防、變更管理、採購管理(註)、承攬管理及緊急應變管理等要項,以確保所有工作者(包含員工、承攬商、其他外部利害關係者等)之工作安全與健康,提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績效。長榮航空位於臺灣所有工作場所均已通過TOSHMS及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活動範圍包含相關民用航空運輸之客貨運輸服務與承攬相關作業。
註:「職安衛採購管理作業辦法」明訂供應商評估新增供應商時,應符合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或對供應商現場實施評鑑時,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實施狀況納入評鑑內容或依法配置職安衛組織及管理人員或考量其職安衛績效或近2年無發生職災者。

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職業安全衛主要措施
        對應措施
安全管理事項
  • 實施工作場所安全衛生巡查作業
  • 職業災害統計分析及案例宣導
  • 機械設備、車輛自動檢查作業
  • 作業場所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管控作業
  • 職場不法侵害預防及母性健康保護作業環境風險評估作業
  • 中高齡及高齡工作者風險評估作業
衛生管理事項
  • 空勤組員及第一線員工免費流感、MMR疫苗施打及員工眷屬自費流感疫苗施打
  • 廚房作業人員流感疫苗注射
  • 積極協助安排全體同仁(含系統公司)接種「COVID-19」疫苗
  • 不定期公告職業病及高風險疾病如COVID-19、麻疹、流感等傳染性疾病之資訊及防範對策
  • 主要辦公處所及大樓皆設置AED,並實施急救訓練及AED的使用訓練
  • 不法侵害及母性健康保護預防計畫
  • 機邊作業同仁及客服本部 訂位票務部同仁聽力關懷計畫
  • 夜間工作風險評估作業
緊急災變演練
  • 每年二次自衛消防編組訓練及演練
  • 舉辦傳染病防疫應變演練,並因應傳染病疫情狀況,召開防疫應變委員會議,研議執行方案及措施,以保護員工安全及健康
  • 舉辦緊急災變演練檢討會議,以檢討缺失及建議未來改善方向

職災預防與職業安全衛生訓練
長榮航空各部室每年依「危害鑑別暨風險評估管理程序」至少執行一次「職場危害鑑別暨風險評估」作業,針對工作環境、所在地點、作業內容、人員資格、可能使用或接觸的機械設備、工具、能源及化學物質等,鑑別出可能產生的作業危害,確認現有之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及個人防護具,以評估危害風險等級,針對中度的應管控風險確認已有適當之風險管控措施並追蹤其成效,針對高的應管控風險需立即採取應變措施以降低/預防同仁職災及健康的風險。2023年雖無高風險作業,有4項中度風險作業,分別為1項墜落/滾落及3項跌倒之風險,相關部門亦會針對中度風險作業,訂定管理方案及目標(如:再發次數為0),並依據方案中之措施執行(如:宣導等),定期監測目標進度,待管理方案實施期間截止後,檢視是否達到目標,如未達成,持續訂定方案繼續監督。除此之外,假若部門發生職災事件,依「職業災害調查管理辦法」需針對該職災事件之可能性及嚴重度,重新評估事發作業之風險等級,其調查之流程須由員工填寫個人報告書及職業災害調查報告,並隨時調整及加以改善。如因員工在工作場所內有立即發生危險之虞時,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十八條立即退避至安全場所,行使退避權並免於處分。因應產業特性與工作種類,公司在各個作業現場區皆有安全管控及警告標示,並發放防護具供員工使用。各辦公大樓亦設置AED並安排員工操作之訓練,以因應突發狀況,減少意外的發生。此外,本公司亦每年定期舉辦緊急應變演練及訓練,包含消防、地震等,以加強同仁們對意外事件之緊急應變能力,使災損降至最低。

職災案例及改善措施
2023年發生最多的職災是跌倒/墜落、滾落,其他則為上下班交通事故,公司持續透過宣導、講座及教育訓練提醒同仁應更加留心。

較常發生之職災件數
  2020 2021 2022 2023
跌倒 / 墜落、滾落 20 2 19 47
上下班交通事故 18 12 15 33
與高低溫接觸 2 0 3 17
衝撞 0 3 5 20
其他 17 11 381 62
總計 57 28 423 179
註1:職業災害包含職業傷害及職業傷病(含職業病)。
註2:其他包含跌倒/墜落、滾落、上下班交通事故、與高低溫接觸、衝撞以外、罹患法定傳染病及其他無法歸類之災害類型。
註3:針對2022年其他及總計件數進行修正;2022年罹患法定傳染病計373件。

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2023年隨著航班陸續恢復,員工總經歷工時較前一年度增加約26.08%。因執行職務造成的失能傷害事件較2022年減少57.68%,無發生職災死亡事件。失能傷害案例中仍以客艙組員佔82.12%居多,以跌倒/墜落、滾落之災害類型居多,佔客艙組員案例的26.53%,其次為衝撞佔12.93%,相關職業災害統計請見附錄2023年長榮航空職業傷害統計。為降低客艙組員的職災事件的發生,公司每季皆製作案例宣導,加強與客艙組員溝通,將相關資訊公告於內部的「職業安全衛生專區」,以強化客艙組員的安全意識及正確的工作觀念。此外,公司秉持維護職場環境安全與健康的理念,自2023年9月起推出「一步一腳印,就要你安康~職場環境大健檢作業」,由職安衛同仁進行實地觀察,與各部門共同討論如何提升職場安全衛生、避免同仁發生職災並確保健康。考量客艙組員職災案件發生率最高,因此優先針對客艙組員進行職場環境大健檢作業,並於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提報觀察結果。

2023年職業災害統計
    全公司
員工 職災件數 14 165 179
失能傷害頻率 (FR) 2.05 17.59 11.05
失能傷害嚴重率 (SR) 14 257 155
嚴重職業傷害件數 0 2 2
嚴重職業傷害率 0 0.21 0.12
損失日數 96 2,417 2,513
總經歷工時 6,817,160 9,377,388 16,194,548
職災死亡件數 0 0 0
職業病件數 0 0 0
承攬商 職災件數 1 0 1
失能傷害頻率(FR) 4.62 0 3.52
失能傷害嚴重率(SR) 998 0 762
嚴重職業傷害件數 1 0 1
嚴重職業傷害率 4.62 0 3.52
損失日數 216 0 216
總經歷工時 216,405 66,927 283,332
職災死亡件數 0 0 0
職業病件數 0 0 0
註1:職災件數指勞工因執行職務而導致死亡、永久全失能、永久部分失能、暫時全失能等傷害或疾病且損失日數達一日以上之案例(包含上、下班之交通事故)。
註2:失能傷害頻率(FR)= 職災件數 ×106 / 總經歷工時。
註3:失能傷害嚴重率(SR)=職災總損失日數×10 6/總經歷工時(損失日數係以日曆天計算,不包括受傷當日及恢復工作當日)。
註4:嚴重職業傷害指工作者無法於六個月內恢復至受傷前健康狀態的傷害,排除死亡。
註5:嚴重職業傷害率 =(重大職業傷害件數)×106 / 總經歷工時。
註6:職業病指因執行職務長期暴露於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性以及社會心理性等危害因子,導致身體產生疾病,並經由職業專科醫師診斷或由主管機關鑑定屬職業病者。
註7:資料統計至2024年2月29日。

健康保護措施
員工類別        措施
機組員
  • 依防疫規定,如值勤時有入境他國,回國後須進行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考量
    同仁身心健康,管理單位安排關懷小組,定期電話關懷組員,如有異常者,由公司安排就醫,再由管理單位追蹤後續。
機坪作業同仁
  • 雖非長時間處於機坪作業,但基於提升員工健康及保護聽力,安排相關員工進行聽力檢測,檢測結果如有異常者,由醫務室給予衛教指導。
全體員
  • 因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可怕殺手,本公司已設置 8 台隧道式血壓計,提供同仁自主檢測及隨時監控,公司亦提供免費四癌篩檢供員工及眷屬參加,以達到預防之目的。
  • 針對健檢異常之員工,主動給予健康管理及衛教諮詢。
  • 提供EAP(員工協助方案)服務:心理諮商、醫療諮詢、法律諮商

員工健康管理
秉持「健康的員工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的理念,公司設有「醫務室」,成員包含專任醫師、護理師、藥師、醫事放射師,提供門診、員工健檢及醫療諮詢服務。本公司安排除了離職、留職停薪、懷孕同仁外之全體員工接受定期健康檢查,頻率及項目皆優於法規。完成檢查後,醫務室根據健檢結果進行管理措施,以達到有效性、系統性且持續性的管理,使員工健康得到更完善的照護。此外,醫務室亦不定期透過醫訊宣導健康相關資訊,提升同仁健康管理知識與能力,以減緩員工壓力及降低職業疾病發生的機率。
管理計畫 措施 做法
定期辦理員工健康檢查
  • 安排除了離職、留職停薪、懷孕同仁外之全體員工接受定期健康檢查。
  • 頻率及項目皆優於法規。
  • 確實執行員工年度健檢,達成率100%。
分析健檢報告結果
  • 根據健檢結果異常類別及程度,進行健康管控機制之分級、追蹤、風險評估及醫療諮詢。
  • 低度健康風險:提供「健康護照」了解自身的健檢數據涵義,並透過醫療網站宣導各項健康知識及提供醫療諮詢管道。
  • 中高度健康風險:提供醫療諮詢管道或安排醫師面談,給予就醫建議及健康追蹤。
  • 針對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依風險等級進行健康管理,年度追蹤達成率100%。

承攬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本公司承攬商包含工作場所保安維護的保全人員、委外電腦系統開發人員、工作場所清潔人員、機電設備維修保養人員、工作場所裝修等工程作業人員及機場行李條運送人員等,統計至2023年12月31日,當月約有274人,由於疫情漸緩,相較2022年12月31日當月415人較為減少。本公司依「承攬商安全衛生管理辦法」進行承攬商安全衛生作業之管理,並嚴格規定與承攬商簽訂合約時,需同時簽訂「承攬商安全衛生契約」,以要求承攬商於施工前必須對所屬人員以及再承攬商施予從事工作、預防災變所必須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2023年5月發生1起承攬商在執行颱風天前棧板固定作業,不慎自棧板上方跌落導致骨折受傷的重大職災事件。本事件經重新風險評估為中風險,後續權責單位已制定「倉儲棧板堆疊作業安全規範」,規定室內、外放置棧板不可超過1.5公尺,並納入ISO作業規範。此外,亦透過協議組織會議進行相關安全宣導,並公告予權責單位同仁及承攬商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