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
航空產業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長榮航空持續監測飛行及地面作業的能源使用情況,自2023年起,將能源盤查範圍擴大至全球營運據點,涵蓋國內外各大場站、市區辦公室等場所。除了積極推動飛行作業的節油措施外,長榮航空亦不斷推行辦公大樓節能方案,每年對臺灣自有大樓用電量進行監控,以評估各項節能方案推行成效。2024年,臺灣自有大樓節電量達324,181度。此外,自2023年起,我們逐步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涵蓋航空永續燃油與太陽能光電等,旨在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並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
單位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電力 |
KWh |
24,513,430 |
24,390,735 |
24,617,750 |
24,664,099 |
節電量 |
KWh |
778,283 |
1,157,157 |
1,196,346 |
324,181 |
用電強度 |
KWh/m2 |
120.22 |
119.62 |
120.73 |
120.96 |
水資源管理
長榮航空臺灣營運據點用水由自來水公司供應,無使用來自地表水、地下水與海水等,所有放流水均為民生一般污水,並排入政府之處理系統。此外,營運總部設置雨水回收與冷凝水回收系統,增加水資源再利用的效率,減少自來水用水量。在各辦公大樓採購廚衛設備時,優先採用省水標章產品,以達到水資源效率的最佳化。
(單位:百萬公升)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4目標 |
自來水 |
130.432 |
125.778 |
143.226 |
149.140 |
- |
冷凝水 |
3.769 |
4.769 |
5.991 |
9.262 |
- |
雨水回收 |
0.396 |
1.312 |
0.024 |
0.188 |
- |
總取水量 |
134.597 |
131.859 |
149.241 |
158.590 |
- |
總排水量(含廢水) |
114.407 |
112.080 |
126.855 |
134.801 |
- |
總耗水量 |
20.190 |
19.779 |
22.386 |
23.789 |
28.751 |
廢棄物管理與減量
長榮航空產生之廢棄物來自於辦公活動以及機上服務,辦公活動產生之廢棄物雖較不會對環境、社會與健康產生顯著衝擊,但長榮航空秉持拒絕使用(Refuse)、源頭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維修保養(Repair)的5R原則,逐步落實廢棄物管理策略。地面作業廢棄物減量措施包括加強辦公區域回收設施、侍應品外包裝紙箱回收再利用、員工餐廳報餐控管、舊家具再利用、機票及貨運提單電子化、辦公室電子公文、機務維修表單電子化與辦公室手冊文件電子化等。機上廢棄物方面,除持續推動電子化刊物外,更響應國際減塑目標與政策,致力於從源頭實行減量,定期透過專案會議,以大數據分析,精準化控制機上服務用品,逐步規劃採用更輕或更具環保材質的服務性用品,減少廢棄物產生。另 自成立以來,從無發生廢棄物或油料嚴重洩漏事件。
為避免廢棄物未妥善清運將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負面衝擊,長榮航空依法設置貯存場分類放置,並依據公告應回收、再利用及事業廢棄物等類別,委託合法專業之回收、代清除處理業者執行回收清理作業,並無跨國運輸處理有害廢棄物之情事。臺灣自有大樓各類廢棄物清除處理由權責部門負責,定期進行追蹤稽核,以確保最終處理之合法與安全性,並針對員工人數最多的營運總部及臺北航空大樓統計及追蹤廢棄物、有害事業廢棄物及資源回收數量,藉此自我管理並確保廢棄物之產出無異常增加情事;保稅園區機上服務與銷售品紙箱回收,亦委由合法專業處理業者執行回收清理作業,以確保可回收包材落實回收。機上服務產生之廢棄物主要為服務性用品及餐點廚餘,皆依場站所在地規範進行妥善處理,亦未產生顯著衝擊。
(單位:噸)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4目標 |
資源回收 |
33.83 |
56.94 |
55.52 |
61.32 |
- |
焚化處理(能源回收) |
219.16 |
209.10 |
210.22 |
220.60 |
247.03 |
焚化處理(無能源回收) |
0.07 |
0.07 |
0.10 |
0.10 |
- |
掩埋處理 |
0 |
0 |
0 |
0 |
- |
其他處理方式 |
0 |
0 |
0 |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