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
為完善並落實風險管理機制,長榮航空訂定「
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針對可能威脅企業經營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風險管控,提昇風險管理分工效能,確保公司營運目標之達成。
風險管理架構
企業永續委員會負責執行風險管理相關業務,每季會議督導各權責部門落實風險管理政策及風險管控之執行與改善進度。董事會為長榮航空風險管理之最高指導單位,負責核定風險管理政策及管理架構,董事會轄下設有永續委員會,負責審訂風險管理政策與監督風險管理執行情形,並由企業永續委員會每年定期向永續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運作情形。長榮航空透過年度內控自查作業及第三方查證單位每二年一次的外部稽核,確認風險管理流程合規性與運作情形,持續監督風險管理機制之有效運作;風險管理流程合規性與運作情形已於2024年5月14日由台灣衛理國際品保驗證股份有限公司(BVC)完成外部查證。
風險管理流程
企業永續委員會各行動小組鑑別作業過程中可能面臨之風險
針對鑑別的風險評估其衝擊度、可能性、脆弱度及發生速度,以確定風險的重大性
各權責部門評估風險胃納/容忍程度,並提出因應計畫或減緩措施,定期提報企業永續委員會追蹤
企業永續委員會每年定期將公司整體風險管理作業成效提報永續委員會及董事會,並依規定揭露相關資訊
我們參考ISO 31000風險管理系統及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所發布之Risk Assessment In Practice方法學,依重大性原則將營運過程中可能面臨之經濟(含公司治理)、環境、社會與重大主題相關之風險,執行風險範疇確認、評估、管理及揭露,風險評估包含評估其衝擊度、可能性、脆弱度與潛在性(發生速度),風險類別包含策略風險、營運風險、財務風險、環境風險及中長期新興風險。
策略風險
包含因國際政經局勢、產業發展趨勢、同異業競爭、品牌形象及智慧資本等面向的改變,可能對公司造成影響之風險。
營運風險
包含對營運可能產生的衝擊,如巿場變化、飛航安全、資訊安全、隱私保護、勞資關係 、法律合規性及供應鏈管理等各項可能造成公司負面衝擊之營運風險。
財務風險
匯兌風險、投資風險、資金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及避險操作等造成可能損失之風險。
環境風險
包含因應氣候變遷與天然災害相關議題所展開之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碳權管理、能源管理、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等有關議題及需符合國際及當地環保法令或環評等要求之環境風險。
中長期新興風險
未來三至五年可能對公司經營、營運及策略等層面造成一定程度影響之新興風險。
新興風險鑑別
隨著全球航空監管機構法規要求日益增加、氣候變遷、資訊安全、政治影響、以及新興科技的疾速發展等,企業面臨的風險伴隨著不確定性,而「新興風險」無疑為航空公司須審慎評估的重要議題之一,需更進一步辨識、分析、訂定因應措施,以即早因應新形態的潛在風險,減少對營運產生的衝擊。本公司參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每年初公布之「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由企業永續委員會各行動小組就其業務範疇鑑別可能之新興風險並進行風險因子調查,建立風險因應措施,定期將結果提報永續委員會及董事會。
新興風險鑑別結果
01 AI技術應用與假訊息 / 科技類
生成式AI技術是2023年資訊科技的熱門話題,由於使用便利,AI技術被快速應用。然而,隨著AI技術提升,若是技術被不當應用,深度偽造(Deepfake)可能將對企業產生嚴重影響。AI技術用在製造假訊息如:影片、圖片、網址等,造成不實訊息氾濫,會降低民眾或企業的辨識或防制假訊息的能力,杜絕假訊息將會變得更困難。
|
對長榮航空的衝擊 |
由於AI技術被廣泛地使用,若過度依賴或使用不當可能造成公司決策失誤;若是有心人士利用AI技術散佈的假訊息,可能會造成公司品牌形象受損。此外,若是同仁對此類技術知識不足或是沒有端點偵測的防範應變機制,可能會衍生其他營運風險或造成財務損失。 |
我們的因應措施 |
- 持續追蹤AI使用的發展趨勢,並透過教育訓練及定期宣導提升員工資安意識與加強辨識AI假訊息之敏感度及警覺性,進而識別和監控潛在的詐騙模式,核實訊息來源及比對,避免造成業務缺失或機敏資料外洩。
- 精進資料限制存取權限的管理,以提高身份驗證的強度,並定期檢測或升級公司資訊安全系統,避免因帳密被竊取導致有心者於遠端進行操作。
- 建立即時有效的訊息確認機制,針對網路、媒體訊息盡快進行確認並及時澄清不實訊息,避免造成公司品牌形象受損及影響業務營運;透過官方管道發佈正確訊息,提醒利害關係人留意釣魚網頁、釣魚郵件,不隨意點擊來源不明之連結或開啟附加檔案。
- 完善資安事件通報管道及流程並建立公司內部有效的橫向溝通管道,並定期模擬資安事件,迅速啟動應變措施,降低風險產生之損失。
|
02 機場基礎設施能量不足 / 其他類
由於航空公司運量成長,機場停機位及機坪不足將可能衍生航管問題。此外,依桃園機場跑道運作現行每小時起降標準與例行維修需求,可能導致起降航班限縮、增加滯空等候時間或轉降其他機場,航空業者甚至須減班因應,衝擊公司營運與旅客權益。
|
對長榮航空的衝擊 |
- 將影響班機正常時程、導致航班限縮甚至需減班因應,並衝擊公司營業收入、增加人力成本支出與影響旅客權益。
- 增加航班延誤率及增加地面作業困難及機體損傷風險,影響航班準點率及航機周轉率。
|
我們的因應措施 |
- 積極協調機場當局增設停機位,爭取最大機坪可用數量,必要時可邀集航聯會發文請機場公司改善。
- 彙整相關航班延誤數據供機場當局、塔台參考,研議縮短航機間隔距離,優化航管作業效率以降低滑行道壅塞機率。
- 各相關作業單位加強橫向之聯繫,確保資訊可確實傳達予決策及規劃單位,提升各項機邊作業之準確性及提前安排之可能,以避免因前置作業未完成致後續航班延誤。
- 促請地勤代理優化作業人力及效率以縮短地面作業時間,在有限可使用之停機坪數量下,增加機坪使用周轉率,減少因停機位不足對公司航班運行產生之影響,全力保障航班運行順遂與地面作業安全。
- 密切維持與機場主管機關的溝通管道,提前協商並妥善規劃因維修需求而關閉跑道的時程,預先適度調整航班及優化地勤作業,並通告旅客及提供相應的協助。
- 評估事件影響航班運作程度及範圍,提早通知受影響旅客,以降低公司因班機異動未提早通知之相關賠償,妥善應對,降低對公司營收之衝擊及後續客訴衍生之問題。依照各國民用航空乘客與航空器運送人運送糾紛調處辦法,主動積極妥處消費爭議。
|
風險教育訓練
長榮航空重視「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風險管理模式,每年邀請外部專家辦理6小時的董事相關進修課程,並評估董事專業背景及需求安排課程;2023年分別於7月及10月為董事講授「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政策對企業經營的風險與機會」及「AI應用之法律與稽核」課程。此外,為使全體同仁了解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各權責部門每年針對營運相關之風險開設多元的教育訓練課程,並例行向同仁宣達注意事項,厚植安全理念於長榮航空所有員工DNA中;2023年受訓人次22,641人,受訓總人時47,646小時。
風險管理獎勵機制
長榮航空將綜合評估各職類員工個人工作績效表現、專案執行成效以及風險管理等能力,作為核發相關獎勵金的參考依據,並有助於激勵員工在風險管理上的積極表現。
提升風險意識
長榮航空自1996年起每年舉辦安全週活動,活動包括文宣競賽、宣導影片、專題講座、場站飛安宣導、安全週大會等,以提升同仁對自己肩負安全責任的認知。2023年安全週主題為「安全守護始於心,旅客安全在我心」,強調每位同仁都是旅客安全的守護者。不論身處飛行、空服、維修、簽派、機場、內勤,每一位同仁將維護飛安的信念深植於心並落實S.O.P.於工作中,杜絕錯誤的發生,在每次班機起飛時都應深刻理解,這不僅代表一趟旅程,更是旅客對於長榮航空提供舒適、安全飛行的期望與信賴。亦製作安全週訓練影片提供明確的指引,讓全體空、地勤同仁及各級主管時時自我提醒要從心做起,成為「稱職的安全守護者」。長榮航空安全週活動已連續舉辦28屆,透過連續十次的安全文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同仁對安全文化認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