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訂閱長榮航空電子報
回首頁
Email格式錯誤
關閉
earth

永續供應鏈管理流程
為落實採購與供應鏈發展政策和承諾,我們建構以下永續供應鏈管理流程,驅策供應商夥伴持續改善,以提升供應商的永續績效,落實共好的核心價值。
01供應商永續規範

新進供應商須遵循「長榮航空供應商行為準則」

02 供應商篩選、風險辨識與評估結果分析
  • 主動風險調查:依據採購類別、業務關係、供應商所在國家與環境、社會及治理面向的潛在風險等,進行初步評估
  • 自主風險評估:透過「長榮航空供應鏈永續性評估問卷」自我評估風險,進一步鑑別高風險供應商
03 永續稽核與輔導改善
  • 透過分析「長榮航空供應鏈永續性評估問卷」鑑別出供應鏈潛在風險,針對高風險供應商和關鍵供應商進行稽核及輔導缺失改善
  • 汰除機制:發現缺失之供應商須於期限內完成改善作業,若無法配合改善將解除契約
04 供應商發展計畫

推行供應商發展計畫「綠色供應鏈」、「安衛家族」等,鼓勵供應商投入節能減碳、職安衛管理

永續規範與風險調查
與供應商來往前,除評估供應商過往信用紀錄外,亦就其他面向進行評估,包括供應商形象、有無重大違法(規)紀錄。並於新供應商遴選評分表中,以至少10% ESG佔比作為整體評估參考依據,將績效較佳之廠商視為優先合作對象,2023年全部新進第一階供應商皆依此標準進行遴選。特定國家、特定產業及特定商品的風險也列入考量。我們已對內部主要採購單位公告「供應商夥伴永續發展社會責任政策」,且與主要供應商之契約中訂有終止或解除條款,若發現其有違反企業永續發展政策及供應商行為準則之情事時,本公司得要求改善,若於交易期間內未進行改善或有重大違反情事,得終止合約。

供應鏈管理風險調查項目與評估流程
長榮航空就環境面、社會面、治理面、業務相關、國家別、行業別及商品別等面向進行供應鏈風險主動調查,供應商管理風險評估流程如下:
風險評估問卷發放
 
問卷內容分析
 
風險鑑別
 
後續追蹤及改善

供應商篩選之ESG相關門檻說明
對象 篩選方式 ESG相關門檻
新供應商 供應商遴選評分表 新供應商遴選評分表中,以至少10% ESG佔比作為整體評估參考依據,且ESG相關題組得分須達60%以上才能通過新廠商遴選。
既有供應商 長榮航空供應鏈永續性評估問卷(SAQ) 永續性風險評估調查問卷內容皆依據聯合國全球盟約、聯合國商業人權規範、國際勞工組織相關宣言與責任商業聯盟等倡議訂定且涵蓋ESG各大面向,既有供應商分數高於90分則視為績優供應商,為未來續約優先考量對象。

供應商風險評估
長榮航空為協同供應商一起邁向永續,除了要求供應商提供良好的品質和符合交期外,更進一步共同善盡保護環境的責任,以及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進而提升產業鏈的競爭力。為了解與掌握整體供應鏈的永續性狀況,我們依據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聯合國商業人權規範(The UN Framework and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體系(SA8000)、國際勞工組織相關宣言與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於採購作業程序書中制訂了「長榮航空供應鏈永續性評估問卷(SAQ)」,並要求供應商提供佐證資料。透過問卷發放,評估供應商之永續性風險。2023年針對第一階供應商與關鍵供應商(第一階與非第一階)發出問卷,回收率為100%。
依據「長榮航空供應鏈永續性評估問卷SAQ」結果,第一階供應商以SAQ分數低於70分者定義為「高風險供應商」,當未有低於70分之供應商時,則篩選分數最低的1%為「高風險供應商」;非第一階關鍵供應商以SAQ分數低於70分,辨識出「高風險供應商」。

    2020 2021 2022 2023
第一階供應商 調查家數
回覆率(%)
302
100%
184
100%
197
100%
232
100%
第一階關鍵供應商 調查家數
回覆率(%)
70
100%
56
100%
56
100%
57
100%
非第一階關鍵供應商 調查家數
回覆率(%)
39
100%
55
100%
51
100%
29
90%


永續性風險評估調查結果分析與稽核
長榮航空為求落實永續供應鏈管理,透過深入分析問卷鑑別出供應鏈於經濟、環境和社會面向之潛在風險,針對關注供應商,即可能具有較高風險的供應商和關鍵供應商進行稽核及輔導,確保風險可被有效控制。2023年長榮航空整體供應鏈之永續風險調查結果,分數低於70分之高風險供應商共3家,與各採購類別核心、不可取代且年度交易金額重大、對於公司營運穩定佔有關鍵地位之供應商進行稽核輔導。稽核方式包含線上或實地稽核與獨立第三方單位稽核,第一階供應商共稽核15家關注供應商,調查結果發現其潛在風險因子有違反各類法規遭判罰、勞工工作條件等,針對稽核缺失提供對應資訊以及資源,與供應商積極溝通輔導後皆已完成改善。非第一階關鍵供應商,根據風險評估問卷調查結果,無高風險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