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訂閱長榮航空電子報
回首頁
Email格式錯誤
關閉
earth

長榮航空制訂全方位的管理方針,包含投入資源、政策、承諾與行動等要素,並確認完整的行動方案藉由資源投入於內部永續經營管理與服務模式,為所有主要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的價值。

01

永續供應鏈管理

落實供應鏈永續管理,可確保原物料供應無虞、提升整體供應鏈永續績效,另環境保護亦是社會大眾關注之議題,加強供應鏈綠化以帶動產業的正向循環能有效建立企業正面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及長期盈利能力。惟若未妥善管理供應鏈將導致企業風險提高,影響產品品質、成本、交期等問題,直接衝擊企業營運。

  • 制定「長榮航空供應商夥伴永續發展社會責任政策」、「長榮航空供應商行為準則」。
  • 實施永續性採購政策與管理。
  • 定期發放永續性風險評估調查問卷,並針對高風險及關鍵供應商進行稽核及輔導。
  • 舉辦供應商大會,佈達長榮航空永續目標及供應商年度配合事項,並邀請績優供應商分享永續管理成果以及邀請講師進行永續專題分享。
  • 舉辦採購人員教育訓練,深化採購人員對稽核技巧的了解以及永續供應鏈的認識。
  • 推行長榮航空永續願景-綠色供應鏈計劃,以「綠能節電、綠色循環、綠色能源、綠色運輸」四大面向為主題鼓勵供應商實行減碳計畫,共創永續未來。
  • 供應商行為準則(SCoC)簽署回收率:第一階供應商100%、關鍵供應商100%
  • 第一階供應商之永續性風險評估調查(SAQ)回收率100%
  • 每年進行各一場供應商教育訓練和供應商大會
  • 落實綠色供應鏈計畫且累計提案數達50案以上
  • 2030年關鍵供應商減碳量15%
  • 供應商行為準則(SCoC)簽署回收率100%
  • 永續性風險評估調查(SAQ)回收率100%
  • 供應商教育訓練完成率100%
  • 透過供應商大會追蹤供應鏈狀況
02

個資保護與資訊安全

致力於資訊安全制度的建立與隱私保護法令規範的遵循,以符合旅客、同業及異業合作等交易之法遵要件,進而增添企業永續及投資價值的競爭力。降低資安或個資外洩事件的風險,避免導致營運中斷、侵害個資與法遵裁罰,進而損及企業商譽和社會公信力。

  • 衡酌業務發展,制訂並公告「資訊安全政策」,要求全體人員、有業務往來之廠商及其員工、臨時雇員、訪客等,皆應遵守本政策及相關管理機制之規範與程序。
  • 於官網揭露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政策,使個資當事人了解個資生命週期之各項保護措施,以及當事人權利行使方式,展現維護資訊安全和個資保護之承諾。
  • 為確保資訊安全治理之獨立監督及制衡,設立「資訊安全暨個資管理室」,專責資訊安全及個資保護之管理與督導,並藉由「資訊安全暨個資保護委員會」以兼顧風險管控及業務發展之適切性。
  • 完善資安事件應變及營運持續管理的程序,並定期藉由演練以衡量其適切性,輔以PDCA循環持續改善。
  • 設置資安事件通報信箱,鼓勵內部人員如發現任何違反準則或規定之行為或有相關建議可隨時反饋。
  • 持續實施社交工程演練及點擊矯正措施,並依職級類別及演練分析開辦資安講座。
  • 藉由ISO 27001國際標準健全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以資訊安全指標、內外部稽核、風險評鑑、監控與通報等機制進行風險識別及處置,輔以訓練宣導強化資安意識及措施落實。每年由第三方驗證單位確保ISMS運作之有效性。
  • 2023年實施系統授權與審查機制強化,達到權限集中管理且提升職務異動之關聯性
  • 2023年開辦中階與基層主管資安講座
  • 2024年資訊資產盤點及風險評鑑優化
  • 2024年建構個資法令追蹤及合規差異管理
  • 完成終端安控強化作業
  • 完成ISO 27001:2022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轉版及重新驗證
  • 完成ISO 27701:2019隱私保護管理制度導入並通過驗證
  • 所有個資業務全數施行ISO 27001及ISO 27701國際標準
  • 落實資訊安全政策與隱私保護措施,確保客戶隱私安全,達到個資外洩為零的目標。
  • 每月實施資安指標量測及結果審查
  • 每半年召開「資訊安全暨個資保護委員會」進行ISMS管理審查及追蹤績效
  • 每半年實施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追蹤審查及維持證書之有效性
03

營運績效

航空市場的強勁復甦需求為航空產業增長提供有利條件,惟通膨持續抑制經濟成長、同業運力復甦加劇市場競爭、製造商供應鏈短缺延遲新機交付等因素影響公司營收,航空產業的經營環境依然充滿挑戰。

積極開發並加密客貨運潛力航點,完善全球航網,同時優化旅客產品及精緻艙位管理,提升營運效益;關注財經及稅務相關法規,並為員工、股東及債權人謀求最大利益。

  • 擴充客貨機機隊,滿足市場需求。
  • 鞏固含金量高的商務客源,整合全球企業會員方案。
  • 配合市場需求提供客制化貨運包機服務,拓展市占率,提升營收。
  • 視公司未來資金需求,提早規劃取得來源。
  • 預計開發3個新航點,並彈性調整機隊派飛,擴大市佔率,發揮航網銜接效益,符合客貨運市場需求變化
  • 預計將2架787新機投放至松山機場營運,陸續汰換機隊,提升市場競爭力
  • 客貨機靈活搭配,優化客貨運航網,平衡客貨運營收比重,提升營運績效
  • 2024年起陸續交付11架波音787客機及1架777貨機;2026年起執行3架777-300ER改裝為貨機
  • 掌握市場需求動能,開發潛力航點,強化市場競爭力
  • 機隊持續迭代更新,2026年至2030年引進18架空中巴士A350-1000廣體客機以及額外6架飛機之採購選擇權;2029年至2032年交付15架空中巴士A321neo窄體客機

預算執行情形:2023年預估合併營業收入1,840.2億元,實際合併營業收入2,003.6億元(其中客運營收1,357.9億元、貨運營收413.8億元、其他營收231.8億元),達成率109%;預估合併稅前淨利101.0億元,實際合併稅前淨利288.4億元,達成率286%;最後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215.9億元

04

人力發展與培育

長榮航空為建構具競爭力、多元與平等的職場,積極培育人才投入大量教育訓練資源,並靈活運用管理與專業職涯雙軌使員工依個人特質發展,與組織共同成長。另依員工個人特質與專長由內部提供進階式職能訓練、獎勵機制、晉升及輪調管道,定期檢視員工薪資福利與職涯發展以鞏固人才,如人才發展與培育未發揮效益,恐影響企業競爭力,人才流失亦將影響企業永續與專業知識技術傳承。

  • 公司每月透過內部會議傳達公司未來發展、營運策略及重大訊息與措施,使員工瞭解公司營運狀況並即時回饋意見,凝聚向心力。在執行重大營運變化前,如評估可能嚴重影響員工權益,公司將依營運所在地勞動法令規範提前通知員工,並依法踐行相關程序。
  • 提供多元溝通管道及員工協助方案(EAP),讓員工保有隱私暢所欲言表達想法及建議。
  • 每年依營運狀況及人力需求辦理招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落實內部輪調與晉升規劃使員工有更寛廣的職涯發展
  • 每二年一次進行職場氛圍調查,瞭解員工的意見與需求,做為提升公司精進的重要參考。
  • 從推廣、宣導、教育訓練角度規劃各類課程、講座,使員工瞭解員工協助方案(EAP)之助益及實施作為。
  • 2023女性高階主管比例目標達25.4%
  • 提倡儲備人才外派與跨職能訓練
  • 每年至少舉辦一場關懷種子講師訓練課程或性別平等相關主題課程
  • 2025女性高階主管比例目標達25%
  • 建置關鍵人才與接班計劃培育機制
  • 種子講師依照各單位工作屬性,分梯次進行內部訓練課程
  • 持續滾動式檢視人才培育計劃
  • 全體員工皆完成性別平等相關主題課程訓練並具備相當認知
  • 舉辦2次年度考核並視業務提報人員升遷,使人員有效發揮所長達適才適職功能
  • 依訓練紀錄登錄結果檢視人員受訓情形
05

人才招募與留任

因應全球人力短缺、同業競爭激烈,公司提供良好的福利措施及健全晉升制度,吸引外部人才並提升員工滿意度,減少人才流失,以減少因人員流失衍生之招募和培訓新員工的成本。

平衡招募成本和質量、提升員工滿意度及提高專業技能和團隊多樣性等方面取得平衡,以確保業務穩定及持續發展。

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多元發展機會和晉升管道以利留才,並增加招募管道、優化招募流程,利用科技提高招募效率。

  • 職場氛圍調查員工參與率至少60%
  • 全體員工離職率小於6%
  • 職場氛圍調查員工參與率至少60%、平均投入/認同度達至少70%
  • 全體員工離職率小於5.5%
  • 職場氛圍調查員工參與率至少60%、平均投入/認同度達至少70%
  • 全體員工離職率小於5%

    是否招募足額遞補職缺,記錄從招募開始到最終錄用的整體時間,定期比較歷史數據,確保時間效率有所精進

06

工作安全與健康管理

致力於提供員工健康與安全的工作環境,善盡雇主的社會責任。若發生職業病、職業傷害或工安意外,不僅會影響員工健康、降低出勤率及工作效率外,還可能產生醫療費用,甚至可能因勞資糾紛而產生訴訟成本,影響企業聲譽。

訂定「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並承諾:恪遵安衛法規,降低作業風險;全員風險管理,深耕職安文化;承諾持續改善,善盡社會責任。以「零違規、零事故、零風險」為終極目標,建立和諧的工作環境與暢通的溝通管道,對員工安全及健康的照顧不遺餘力。

  • 每年至少一次進行職場危害鑑別暨風險評估作業。
  • 定期安排員工參與職業安全衛生在職教育訓練(如交通安全、消防防災演練、急救人員、職災調查技巧、肌肉骨骼…等教育訓練或講座)。
  • 設置安全衛生溝通管道,鼓勵內外部人員如發現任何職安衛風險或有相關建議,可隨時反饋。
  • 員工年度健康檢查。
  • FR<7.4人次/百萬工時 (註)
  • 年度員工健康檢查完成率100%
  • FR<6.0人次/百萬工時
  • FR<5.0人次/百萬工時
  • 每年進行ISO 45001及TOSHMS管理系統巡查及內部稽核
  • 每年進行ISO 45001及TOSHMS管理系統管理審查
  • 每年通過ISO 45001及TOSHMS管理系統追蹤及重新驗證
  • 每三個月召開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議追蹤績效
  • 年度體檢員工人數/年度應體檢員工人數
  • 註:2023年因航班逐漸恢復,一線員工工時逐漸增加,職災發生件數增加,致FR(10.86)增加超過短期目標7.4。
07

勞資關係與人權維護

  • 良好勞資關係可增進雙方互動、減少衝突,有助提升員工對企業之認同感及滿意度,如勞資雙方未建立交流機制、缺乏溝通,可能導致人才流失、產生勞資爭議,不利企業穩定營運,亦可能衝擊企業形象。
  • 尊重人權、禁止任何侵犯及違反人權之行為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如發生強迫勞動、雇用童工等違反人權相關法令規範之行為,除可能受當地政府罰緩或處罰,亦將導致企業負面聲譽,致使客戶流失,不利永續營運。
  • 公司提供多元溝通管道與複數工會及員工互動交流,維持良好勞資關係,促進員工認同。
  • 制定人權政策宣言,建立以保護、尊重與補償為基礎的人權保障環境,禁止任何違犯人權之行為,並恪遵各地勞動暨人權規範。
  • 定期與複數工會進行溝通會議。
  • 設置員工意見反應、溝通及申訴管道。
  • 制定人權政策宣言,辦理教育訓練,並定期進行人權盡職調查。
  • 每月與複數工會進行至少一場次溝通會議
  • 制定人權政策宣言,每年進行人權盡職調查
  • 持續定期與複數工會進行溝通會議,就工會提出的議題或建議進行雙向溝通,尋求共識
  • 持續定期進行人權盡職調查,並辦理人權相關之教育訓練
  • 勞資雙方本著誠實信用原則就勞動條件或依法可約定之內容進行團體協約協商,凝聚合理共識,簽訂共同遵守之事項,維護和諧勞資關係
  • 參考國際人權規範及趨勢、人權盡職調查結果等,滾動檢討修訂人權政策及相關制度/程序,消彌人權侵害,有效保障人權
  • 每月與複數工會進行至少一場次溝通會議
  • 確實制定人權政策宣言及執行人權盡職調查
08

航餐安全管理

嚴謹遵循國際衛生標準,針對航餐之食材挑選、配送、儲存、製作皆嚴格監督品質,亦嚴格控管航餐食品安全之流程,替乘客把關餐點安全衛生和品質並提供創新餐點服務,有助提升客戶滿意度及公司營收。若未做好航餐安全管理,恐危害乘客健康及產生食安疑慮進而影響公司聲譽、流失客源,或因違反相關衛生安全法規而遭受裁罰。

食安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確保食品安全,才能讓旅客食得安心。遵照國際航空服務協會(International Flight Services Association, IFSA)制定之規範層層把關,並處處為旅客著想,使每一趟飛行都是安心的旅程。

  • 定期參與服務品質管理委員會議,檢討航餐服務提供狀況、顧客回饋、作業異常肇因及擬定因應措施。
  • 每月各站進行餐點查證作業,嚴格把關餐點品質。
  • 每年進行全球空廚食品安全衛生查核,監督備餐環境及食品安全管理。
  • 商務艙餐點妥善率目標值 99.992%
  • 豪華經濟艙及經濟艙餐點妥善率目標值 99.997%
  • 空廚衛生查核率目標值 100%
  • 商務艙餐點妥善率目標值 99.992%
  • 豪華經濟艙及經濟艙餐點妥善率目標值 99.997%
  • 空廚衛生查核率目標值 100%
  • 參考前三年之平均妥善率訂定該年妥善率,未達目標值須提報再發防止計畫,以達事前預防、事後矯正之目的
  • 空廚衛生查核率目標值 100%
  • 每季審視餐點妥善率,依照乘客反映餐點異常次數列入計次,針對餐點進行應有的良率統計
  • 依據國際航空服務協會(IFSA)制定的空廚衛生標準評鑑表,每年針對全年供餐空廚進行衛生查核
09

機隊組成與規劃

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已迎來新變局,可能面臨品質及交期風險,進而影響新機交付。有效的機隊組成與規劃可以協助公司於疫後快速調整客機與貨機之配置,維持公司營運競爭力。

因應市場變化需求,本公司持續評估以新機汰換高齡航機,新引進之機型對比被汰換之機型,可增進約20%的燃油效率。

近年已陸續引進777貨機與787客機,2023年3月與波音簽訂合約,預計2025~2027引進5架全新787-9客機,2024年5月再與波音簽訂合約,預計2029再引進4架全新787-10客機,未來787機隊總數將達30架。

  • 2023年達15架
  • 2024年達19架
  • 2029年達30架
  • 新機交機進度
10

顧客關係與創新服務

持續創造新型態服務模式及產品,以符合顧客對於科技化服務需求的提升及提升客戶滿意度,並獲取國際評比佳績,提升國際知名度及品牌價值。惟鑒於消費意識提升及社群媒體廣泛運用,相關消費糾紛甚至訴訟發生之可能性提高,恐增加公司理賠損失或商譽受損之風險。

以「長榮航空服務白皮書」為服務政策,具體實踐長榮航空「服務宣言2.0」。

  • 遵循相關民航消費法規,提供多元顧客溝通管道,即時妥善處理客訴,重新贏得旅客信任。
  • 經由系統化作業,審慎管理顧客意見,釐清肇因,落實矯正措施。
  • 透過定期服務品質管理相關會議檢視各項服務提供狀況、顧客回饋及追蹤顧客滿意度,提供符合顧客需求之服務。
  • 爭取國際評鑑佳績、提高國際能見度及競爭力,進而增加旅客黏著度,提高營收。
  • 客運顧客淨推薦值(NPS)≧68.00
  • 客運顧客淨推薦值(NPS)≧69.00
  • 客運顧客淨推薦值(NPS)≧69.00
  • 透過定期服務品質管理相關會議檢視作業成效及追蹤顧客滿意度,以符合服務品質目標
  • 年度品質目標及客訴率、妥善率標準值設定
  • 定期進行查證作業,確認相關作業落實狀況
11

飛航安全

長榮航空期許成為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之一,維持飛航安全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及對客戶的承諾,以建立永續飛航的品牌形象及客戶品牌忠誠度。面對疫後經濟復甦、旅客與航班次驟增,安全事件發生可能造成航機受損、人員傷害,將影響公司營運,或面臨罰款。當發生頻率增加,勢必影響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信心而流失客源。

  • 願景:長榮揚翼、安全無慮,追求安全、絕不妥協。
  • 承諾:定期檢視各項作業之有效性、建立積極正面的安全文化。
  • 執行年度安全內部稽核。
  • 強化各項安全風險管理作業。
  • 整合相關安全資料庫,運用大數據分析及導入AI技術。
  • 年度重大意外事件數= 0
  • 五年重大意外事件數= 0
  • 「零失事」係長榮航空自成立以來持續維持之終極安全目標
  • SMS行動小組依據公司安全目標及參考「國家民用航空安全計畫」,並考量公司營運現況,訂定「安全績效指標 (SPI)」及「安全績效目標 (SPT)」,並負責定期追蹤執行成效。
  • 每年第一季透過綜合安全推進委員會(SPC)會議呈報上一年度SPI/SPT執行績效及當年度修訂建議,如未達年度SPT目標值,行動小組須提報改善措施。
12

氣候變遷調適與減緩

及早對氣候變遷進行評估與採取相關減碳行動,可以協助公司在面臨氣候風險時增加營運韌性,以及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若未採取氣候調適或減緩行動,將無法有效回應氣候異常事件造成之營運中斷時間增加、人員及財務損失,也恐因碳排放量增加造成暖化加劇,或是需在各種碳管制規範下購買更多碳權而增加營運成本。

長期以來參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之減碳策略與目標,推展各項航機減碳措施;於2021年11月正式承諾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的承諾,初步規劃短、中、長期減碳策略。2022年6月正式簽屬加入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並將於2年內遵循SBTi指引設定減碳目標,每年檢討目標達成情形。

  • 自2016年起每年進行ISO14064溫室氣體盤查
  • 導入TCFD,藉以管理氣候變遷相關風險及機會
  • 落實航機節油措施,持續優化客/貨運燃油效率
  • 推動永續航空燃油與再生能源使用,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放
  • 每年執行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查證
  • 2023年臺灣營運據點非再生能源用電量較2018年減少5%
  • 2023年度燃油效率改善目標:
    • 客運:5.420(L/100RPK)
    • 貨運:0.212(L/FTK)
  • 2023年787新機交機飛渡完成1架次使用永續航空燃油
  • 配合金管會規範,進行子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外部查證
  • 2024年提交SBTi減量計畫
  • 2024年完成2架次使用永續航空燃油
  • 永續航空燃油使用量於2025年達2%
  • 2025年臺灣營運據點非再生能源用電量較2018年減少7%
  • 臺灣營運據點再生能源使用量於2025年達10%
  • 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
  • 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放
  • 2030年臺灣營運據點非再生能源用電量較2018年減少12%
  • 永續航空燃油使用量於2035年達10%
  • 臺灣營運據點再生能源使用量於2035年達50%
  • 由環境委員會督導各項環境保護和能源管理目標與標的之設定、管理方案推動,並按季進行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