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制訂全方位的管理方針,包含投入資源、政策、承諾與行動等要素,並確認完整的行動方案藉由資源投入於內部永續經營管理與服務模式,為所有主要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的價值。
落實供應鏈永續管理,可確保原物料供應無虞、提升整體供應鏈永續績效,另環境保護亦是社會大眾關注之議題,加強供應鏈綠化以帶動產業的正向循環能有效建立企業正面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及長期盈利能力。惟若未妥善管理供應鏈將導致企業風險提高,影響產品品質、成本、交期等問題,直接衝擊企業營運。
致力於資訊安全制度的建立與隱私保護法令規範的遵循,以符合旅客、同業及異業合作等交易之法遵要件,進而增添企業永續及投資價值的競爭力。降低資安或個資外洩事件的風險,避免導致營運中斷、侵害個資與法遵裁罰,進而損及企業商譽和社會公信力。
航空市場的強勁復甦需求為航空產業增長提供有利條件,惟通膨持續抑制經濟成長、同業運力復甦加劇市場競爭、製造商供應鏈短缺延遲新機交付等因素影響公司營收,航空產業的經營環境依然充滿挑戰。
積極開發並加密客貨運潛力航點,完善全球航網,同時優化旅客產品及精緻艙位管理,提升營運效益;關注財經及稅務相關法規,並為員工、股東及債權人謀求最大利益。
預算執行情形:2023年預估合併營業收入1,840.2億元,實際合併營業收入2,003.6億元(其中客運營收1,357.9億元、貨運營收413.8億元、其他營收231.8億元),達成率109%;預估合併稅前淨利101.0億元,實際合併稅前淨利288.4億元,達成率286%;最後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215.9億元
長榮航空為建構具競爭力、多元與平等的職場,積極培育人才投入大量教育訓練資源,並靈活運用管理與專業職涯雙軌使員工依個人特質發展,與組織共同成長。另依員工個人特質與專長由內部提供進階式職能訓練、獎勵機制、晉升及輪調管道,定期檢視員工薪資福利與職涯發展以鞏固人才,如人才發展與培育未發揮效益,恐影響企業競爭力,人才流失亦將影響企業永續與專業知識技術傳承。
因應全球人力短缺、同業競爭激烈,公司提供良好的福利措施及健全晉升制度,吸引外部人才並提升員工滿意度,減少人才流失,以減少因人員流失衍生之招募和培訓新員工的成本。
平衡招募成本和質量、提升員工滿意度及提高專業技能和團隊多樣性等方面取得平衡,以確保業務穩定及持續發展。
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多元發展機會和晉升管道以利留才,並增加招募管道、優化招募流程,利用科技提高招募效率。
是否招募足額遞補職缺,記錄從招募開始到最終錄用的整體時間,定期比較歷史數據,確保時間效率有所精進
致力於提供員工健康與安全的工作環境,善盡雇主的社會責任。若發生職業病、職業傷害或工安意外,不僅會影響員工健康、降低出勤率及工作效率外,還可能產生醫療費用,甚至可能因勞資糾紛而產生訴訟成本,影響企業聲譽。
訂定「職業安全衛生政策」並承諾:恪遵安衛法規,降低作業風險;全員風險管理,深耕職安文化;承諾持續改善,善盡社會責任。以「零違規、零事故、零風險」為終極目標,建立和諧的工作環境與暢通的溝通管道,對員工安全及健康的照顧不遺餘力。
嚴謹遵循國際衛生標準,針對航餐之食材挑選、配送、儲存、製作皆嚴格監督品質,亦嚴格控管航餐食品安全之流程,替乘客把關餐點安全衛生和品質並提供創新餐點服務,有助提升客戶滿意度及公司營收。若未做好航餐安全管理,恐危害乘客健康及產生食安疑慮進而影響公司聲譽、流失客源,或因違反相關衛生安全法規而遭受裁罰。
食安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確保食品安全,才能讓旅客食得安心。遵照國際航空服務協會(International Flight Services Association, IFSA)制定之規範層層把關,並處處為旅客著想,使每一趟飛行都是安心的旅程。
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已迎來新變局,可能面臨品質及交期風險,進而影響新機交付。有效的機隊組成與規劃可以協助公司於疫後快速調整客機與貨機之配置,維持公司營運競爭力。
因應市場變化需求,本公司持續評估以新機汰換高齡航機,新引進之機型對比被汰換之機型,可增進約20%的燃油效率。
近年已陸續引進777貨機與787客機,2023年3月與波音簽訂合約,預計2025~2027引進5架全新787-9客機,2024年5月再與波音簽訂合約,預計2029再引進4架全新787-10客機,未來787機隊總數將達30架。
持續創造新型態服務模式及產品,以符合顧客對於科技化服務需求的提升及提升客戶滿意度,並獲取國際評比佳績,提升國際知名度及品牌價值。惟鑒於消費意識提升及社群媒體廣泛運用,相關消費糾紛甚至訴訟發生之可能性提高,恐增加公司理賠損失或商譽受損之風險。
以「長榮航空服務白皮書」為服務政策,具體實踐長榮航空「服務宣言2.0」。
長榮航空期許成為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之一,維持飛航安全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及對客戶的承諾,以建立永續飛航的品牌形象及客戶品牌忠誠度。面對疫後經濟復甦、旅客與航班次驟增,安全事件發生可能造成航機受損、人員傷害,將影響公司營運,或面臨罰款。當發生頻率增加,勢必影響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信心而流失客源。
及早對氣候變遷進行評估與採取相關減碳行動,可以協助公司在面臨氣候風險時增加營運韌性,以及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若未採取氣候調適或減緩行動,將無法有效回應氣候異常事件造成之營運中斷時間增加、人員及財務損失,也恐因碳排放量增加造成暖化加劇,或是需在各種碳管制規範下購買更多碳權而增加營運成本。
長期以來參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之減碳策略與目標,推展各項航機減碳措施;於2021年11月正式承諾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的承諾,初步規劃短、中、長期減碳策略。2022年6月正式簽屬加入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並將於2年內遵循SBTi指引設定減碳目標,每年檢討目標達成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