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訂閱長榮航空電子報
回首頁
Email格式錯誤
關閉
earth

一次性塑膠製品減量及承諾
 
長榮航空亦推動減少機上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產生及使用,盡量以生物可分解或可回收塑料取代,並承諾在2030年時,與2019年相比,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用量的90%,期許透過產品的提升,提供乘客更優質的服務,也能發揮自身企業影響力,響應環境保護。同時,我們攜手供應商共同投入服務用品與產品的開發設計,研究採用可回收、可再使用的材料作為服務用品及商品規劃,以減少包裝材的使用。2024年將利樂包果汁之塑膠吸管改為紙吸管,經濟艙耳機外袋改為可回收塑料,商務艙耳機外袋改用紙束帶包裝,兒童餐盒內之塑膠托盤、沙拉碗/蓋改為使用甘蔗渣材質製成之餐具,強調可回收(Recyclable)、可再漿化(Repulpable)及無塑(Plastic-free)等設計理念,提供機上服務用品。

非塑包裝材料部分,除使用原色之回收材質紙箱外,箱體文字印刷使用環保油墨,網購出貨之封箱膠帶,亦全面改用100%回收PET膜配合環保水膠所組成的環保膠帶,同時承諾與供應商共同投入資源,研究採用永續性包裝材料之可能性。機上餐點亦逐步淘汰塑膠包裝食品,2024年曼谷、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等站已使用非塑膠包裝優格,曼谷、阿姆斯特丹、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提供之奶油亦不再使用塑膠包裝材質。透過要求空廚調整供應品項,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藉以降低環境負擔。長榮航空持續關注自售商品包裝材使用情況,藉以掌握資源使用情況與趨勢,更於不織布提袋上印製回收標章,以確保包材可被有效回收並增加回收率,並同時承諾與供應商探討增加採用可回收塑料的可能性。

塑膠包裝材使用情形
單位 2021 2022 2023 2024 2024目標
總重 4.9 6.6 16.9 19.4 19.8
可回收再利用塑膠比率 % 100 100 99.92 99.71 99.88
可分解塑膠比率 % 0 0 0.08 0.29 0.12
其他循環(再生)材料 % 0 0 0 0 0
註1:可回收再利用塑膠比率為可回收再利用塑膠總重占塑膠包裝材總量比率。
註2:可分解塑膠比率為可分解塑膠總重占塑膠包裝材總量之比率。
註3:2021至2022年因受疫情影響,故用量數值較低。
註4:數據涵蓋該年度100%銷貨成本。

自然永續低碳航餐
為降低航餐的碳排放與自然風險,長榮航空持續推出「新纖肉特色餐」,提供以植物肉為基礎的餐食選擇替代動物類蛋白質,減少在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及避免肉品養殖農場開發可能的生態破壞。長榮航空除針對餐點設計減少環境衝擊,同步也積極開發低碳且友善生態的食材供應商,透過自然農法的導入從源頭的食材生產就降低氣候與自然的負面影響。期望透過長榮航空的低碳航餐採購策略,讓美味的餐食背後更多了保護環境生態、促進自然農法經濟轉型,以及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多重效益。

完善的空廚管理流程及永續性廚餘管理
為提供衛生無虞的飲食,長榮航空依據國際航空服務協會(IFSA)制定的空廚衛生標準評鑑表,每年皆針對全年供餐空廚進行衛生查核,2024年查核率為100%。空廚依當地法規進行管理查核,長榮航空鼓勵空廚持續推行環安衛能源管理系統,如ISO 14001、ISO 45001及ISO 50001,以推升永續績效。2024年長榮航空無違反健康與安全法規。 長榮航空承諾與供應商合作,減少各類食材於生命週期階段中從取得、運送、備料、製備完成上機至下機過程之間產生的食物損失,並鼓勵對耗損量進行統計。對於航餐食品安全之流程管理,從生鮮食材檢測開始,過程包括運送車輛管理、食材低溫保鮮、食材及餐具清潔管理、食品烹調管控、餐點品質把關、餐點溫控運送上機等共計7大項程序,均嚴格要求依循作業規範提供班機衛生、安全以及便捷美食。另亦針對長榮空廚於2024年備餐過程中產生的廚餘進行分類調查,依製備過程分為準備組、熱餐組、冷餐組及糕點組,將烹飪過程中的廚餘100%轉為動物飼料。
統計結果如下表:
  單位 2023 2024
訂餐數 6,892,664 6,935,552
廚餘總量 準備組 1,586 1,534
熱餐組 226 433
冷餐組 180 259
糕點組 119 150
總計 2,111 2,376
註:修正先前報導期間揭露之2023年準備組、糕點組及廚餘總計數量,較2023年報導之廚餘總量高265%。
餐損管理與策略
在餐損管理策略,除透過大數據分析輔以專業人員經驗精準預測旅客報到率,藉以調整各航線減量訂餐比率,持續降低餐損。此外藉由CM(Amadeus Altéa Departure Control Customer Management)追蹤轉機旅客搭乘之前段航班NO SHOW人數與班機狀態,以推算該班旅客報到情形並調整餐數、降低餐損。全球訂餐人員定期實施年度訓練,持續訓練提升人員控餐技巧,搭配公司推行網路報到及早掌握旅客報到人數,避免餐點浪費。同時,透過GCS (Global Catering System)全球餐勤系統餐損監控功能,監控各場站的餐損情況,並藉由系統自動通知餐損較高之場站進行調查,落實餐損管控,達成全球餐損管理的策略目標。

藉由與上游供應空廚進行作業交流,班機起飛前72/48/24小時由系統多次提供班機訂位人數,供空廚作為原物料準備參考。24小時前再依據推估旅客報到率實施減訂餐,以減少空廚備餐原料損耗及航空公司餐損。由於各國對於國際航班產生的餐食廢棄物實行嚴格限制,以保護農業及防疫。因此未食用之餐點皆被要求焚化,無法轉為其他之再利用和再循環形式。目前臺北及松山回程航班以及臺北出發至維也納、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慕尼黑、米蘭、雅加達、胡志明市、成田、新千歲、香港、澳門之航班所收集的餐食廢棄物,皆送往專屬焚化爐處理,在焚化處理過程中能將所產生之熱能轉化成汽電或其他能源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