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使用與排放
長榮航空臺灣營運據點用水由自來水公司供應,無使用來自地表水、地下水與海水等。本公司所有放流水均為民生一般污水,並排入政府之處理系統。此外,南崁園區建置雨水回收與冷凝水回收系統,於2022年導入冷卻水塔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大幅增加水資源再利用的效率,減少自來水用水量。在各辦公大樓採購廚衛設備,優先採用省水標章產品,並在大部分洗手間裝設紅外線自動感應式水龍頭,調整水龍頭出水量設定以及不定期的宣導員工節約用水的概念,以達到水資源利用的最佳化。
|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取水量
(單位:立方米) |
自來水使用 |
157,270 |
130,432 |
125,778 |
143,226 |
冷凝水及雨水回收 |
4,010 |
4,165 |
6,081 |
6,015 |
總計 |
161,280 |
134,597 |
131,859 |
149,241 |
廢棄物管理與減量
長榮航空秉持拒絕使用(Refuse)、源頭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維修保養(Repair)的5R原則,逐步落實廢棄物管理策略。地面作業廢棄物減量措施包括加強辦公區域回收設施、侍應品外包裝紙箱回收再利用、員工餐廳報餐控管、舊家具再利用、機票及貨運提單電子化、辦公室電子公文、機務維修表單電子化與辦公室手冊文件電子化等。長榮航空亦推動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產生及使用,盡量以生物可分解或可回收塑料取代。我們承諾在2030年時,與2019年相比,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用量的90%,期許透過產品的提升,不僅提供乘客更優質的服務,也能發揮自身企業影響力,響應環境保護。
長榮航空產生之廢棄物來自於辦公活動以及機上服務,辦公活動產生之廢棄物不會對環境、社會與健康產生顯著衝擊,自公司成立以來,從無發生廢棄物或油料嚴重洩漏事件之記錄。本公司皆依法設置貯存場分類放置,並依據公告應回收、再利用及事業廢棄物等類別,委託合法專業之回收、代清除處理業者執行回收清理作業,並無跨國運輸處理有害廢棄物之情事。臺灣主要營運據點各類廢棄物清除處理由權責部門負責,定期進行追蹤稽核,以確保最終處理之合法與安全性,並針對員工人數最多的南崁園區及臺北航空大樓統計及追蹤廢棄物、有害事業廢棄物及資源回收數量,藉此自我管理並確保廢棄物之產出無異常增加情事。機上服務產生之廢棄物主要為服務性用品及餐點廚餘,皆依場站所在地規範進行妥善處理,亦未產生顯著衝擊。
廢棄物統計 (單位:噸)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資源回收 |
52.36 |
38.83 |
56.94 |
55.52 |
焚化處理(能源回收) |
222.35 |
219.16 |
209.10 |
210.22 |
焚化處理(無能源回收) |
0.09 |
0.07 |
0.07 |
0.10 |
機上廢棄物管理
除持續推動電子化刊物外,更響應國際減塑目標與政策,致力於從源頭實行減量,逐步規劃採用更輕或更具環保材質的服務性用品。同時,我們攜手供應商共同投入服務用品與產品的開發設計,採用可回收、可再使用的材料作為服務用品及商品規劃,以減少包裝材的使用。2023年將保麗龍箱改為可重複使用保冰袋及使用無標籤瓶裝礦泉水減少塑膠標籤,並更換5款改以100%回收塑料製成的塑膠袋,強調可回收(Recyclable)、可再漿化(Repulpable)及無塑(Plastic-free)等設計理念,提供機上服務用品。非塑包材部分,除改用原色紙箱外,箱體文字印刷使用環保油墨,網購出貨之封箱膠帶,亦全面改用100%回收PET膜配合環保水膠所組成的環保膠帶,同時也與供應商共同投入資源,研究採用永續性包裝材料之可能性。機上餐點亦逐步淘汰塑膠包裝食品,2023年紐約、舊金山、西雅圖、溫哥華、多倫多、洛杉磯,台北等站已使用非塑膠包裝優格,芝加哥、休士頓、布里斯本、台北、維也納、巴黎、新千歲提供之奶油亦不再使用塑膠包裝材質。透過要求空廚調整供應品項,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藉以降低環境負擔。
塑膠包裝材使用情形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總重 (單位:噸) |
10.8 |
4.9 |
6.6 |
16.9 |
可回收再利用塑膠比率 |
100% |
100% |
100% |
99.92% |
可分解塑膠比率 |
0% |
0% |
0% |
0.08% |
完善的空廚管理流程及永續性廚餘管理
為提供衛生無虞的飲食,長榮航空依據國際航空服務協會(IFSA)制定的空廚衛生標準評鑑表,每年皆針對全年供餐空廚進行衛生查核,2023年查核率為100%。空廚依當地法規進行管理查核,長榮航空鼓勵空廚持續推行環安衛能源管理系統,如ISO 14001、ISO 45001及ISO 50001,以推升永續績效。2023年長榮航空無違反健康與安全法規。
長榮航空承諾與供應商合作,減少各類食材於生命週期階段中從取得、運送、備料、製備完成上機至下機過程之間產生的食物損失,並鼓勵對耗損量進行統計。對於航餐食品安全之流程管理,從生鮮食材檢測開始,過程包括運送車輛管理、食材低溫保鮮、食材及餐具清潔管理、食品烹調管控、餐點品質把關、餐點溫控運送上機等共計7大項程序,均嚴格要求依循作業規範提供班機衛生、安全以及便捷美食。另長榮航空亦針對長榮空廚於2023年備餐過程中產生的廚餘進行分類調查,依製備過程分為準備組、熱餐組、冷餐組及糕點組,將烹飪過程中的廚餘100%轉為動物飼料。2023年長榮空廚訂餐數量較2022年增加345%,而廚餘總量僅增加18%,雖然廚餘總量成長但仍在控制之下。
統計結果如下表:
|
類別/年度 |
2022 |
2023 |
|
訂餐數 |
1,548,219 |
6,892,664 |
廚餘總量 (單位:噸) |
準備組 |
330 |
159 |
熱餐組 |
98 |
226 |
冷餐組 |
50 |
180 |
糕點組 |
12 |
14 |
總計 |
490 |
579 |
|
廚餘終點 |
100%轉為動物飼料 |
餐損管理與策略
在餐損管理策略,除透過大數據分析輔以專業人員經驗精準預測旅客報到率,藉以調整各航線減量訂餐比率,持續降低餐損。此外藉由CM(Amadeus Altéa Departure Control Customer Management) 追蹤轉機旅客搭乘之前段航班NO SHOW人數與班機狀態,以推算該班旅客報到情形並調整餐數、降低餐損。全球訂餐人員定期實施年度訓練,持續訓練提升人員控餐技巧,搭配公司推行網路報到及早掌握旅客報到人數,避免餐點浪費。同時,透過GCS(Global Catering System)全球餐勤系統餐損監控功能,監控各場站的餐損情況,並藉由系統自動通知餐損較高之場站進行調查,落實餐損管控,達成全球餐損管理的策略目標。
藉由與上游供應空廚進行作業交流,班機起飛前72/48/24小時由系統多次提供班機訂位人數,供空廚作為原物料準備參考。24小時前再依據推估旅客報到率實施減訂餐,以減少空廚備餐原料損耗及航空公司餐損。由於各國對於國際航班產生的餐食廢物實行嚴格限制,以保護農業及防疫。因此未食用之餐點皆被要求焚化,無法轉為其他之再利用和再循環形式。目前臺北及松山回程航班以及台北出發至維也納、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慕尼黑、米蘭、雅加達、胡志明市、成田、新千歲之航班所收集的餐食廢棄物,皆送往專屬焚化爐處理,在焚化處理過程中能將所產生之熱能轉化成汽電或其他能源回收再利用。